• 分类一
  • 分类二
  • 分类三
  • 分类四
  • 分类五
  • 分类六
  • 博物大发体育·(dafa)官方网站馆里迎新春 文化年味别样浓

    功能特色

      大发体育大年初一,一大纪念馆特邀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为观众送福。一大纪念馆供图

      春节期间,中国电影博物馆在馆内一层圆厅举办新春民俗音乐会。中国电影博物馆供图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2024年新春,国家文物局指导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立足馆藏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推动文物展览展示与生肖文化、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策划推出特色主题展览和系列文化活动8500余个,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2月10日至17日,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其中,陕西、四川、江苏、广东、山东、河南、浙江、江西8省的博物馆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甲辰龙年,各地博物馆展出大量“龙”元素文物,并举办以“龙”为主题的民俗活动,以龙腾乐舞的千般姿态营造欢庆新春的祥和氛围,为广大参观者献上新春祝福。

      2月4日起,故宫博物院官网开启“祥龙贺岁”线上展览。展览分为“龙与生肖”“龙生九子”“龙纹图案”“龙在故宫”“祥龙献瑞”五大模块,涵盖龙文物主题图文和视频展示、建筑中的龙元素全景展示,以及新春文创等内容,包含中文版和英、法、俄、西、日5个外文版本。展览向公众展现了故宫建筑中的龙文化,为公众呈现故宫博物院中与龙有关的特色珍藏,并邀请观众欣赏以龙为形象创作的名画佳品。

      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内的40家文创空间、9家餐饮区、2家故宫书店,携全新龙年文创、特色餐饮、文化读物迎客。角楼咖啡龙年主题特饮系列上新,除应景的“龙须酥拿铁”“龙点睛奶茶”外,还推出了龙头马卡龙饼干、以院藏“清乾隆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纹样为主题的咖啡杯;坤宁东院下午茶则推出了“龙音雅韵”系列新品,将古琴、编钟、琵琶、鼓等传统乐器以甜品形式展现。

      龙年自然不能缺少以龙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春节假期,在位于文华殿和御花园摛藻堂的故宫书店聚满了购买龙年《故宫日历》的游客。此外,2024《甲辰太和》生肖贺岁个性化邮票、龙元素衍生的小神龙手机座、柿柿如意小摆件同样受到“故宫迷”的青睐。

      2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撷选200余件(套)馆藏文物推出的“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开展。展览从节俗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系统阐释“龙”这一中华民族的图腾,生动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深厚底蕴。

      “通过展览,观众可以欣赏到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的珍贵文物,展品包括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漆器和绘画等。”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策展人诸葛英良表示,红山玉龙古朴稚拙,是研究龙原始形态的重要物质资料;战国龙虎纹双耳盘,纹饰错落有致,辉煌浑厚;唐代双龙耳瓶设计巧妙,造型精美;清代海水云龙纹硬木屏风大气稳重,是清代宫廷家具的代表作;历代龙形玉饰精雕细琢,生动传神;各朝龙纹瓷器釉彩艳丽,各臻其妙。

      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在春节期间吸引了许多少年儿童。展览分为龙形象的诞生与演变、历史文化中的龙、民俗文化中的龙3个部分,展示了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时期龙形象的不断丰富完善以及龙文化在民俗中的生动体现。“这个展览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孩子们通过展示创意创作,增强了文化自信,也增进了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一位家长说。

      春节期间,以八龙金带扣等馆藏文物为创作灵感的“金鳞开运绘龙少年”主题画展在新疆尔自治区博物馆公共空间亮相,主题画展集结了天山南北近3000名各族青少年描绘的“龙”的作品,并选取了304幅画作展出;在我国香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了8组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龙有关的珍贵文物,展品涵盖陶瓷、书画等,跨越明清两个朝代。这些与龙有关的文物吸引大量香港市民及来港游客前来寻“龙”。

      中国园林博物馆展出的战国双龙双螭纹瓦当,让观众深刻了解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历史变迁与中国龙纹的艺术审美。春节期间,中国园林博物馆推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龙文化》主题讲座,为观众开启了春节寻“龙”之旅。不少游客手持知识手册,参与“龙的传人——园林寻‘龙’记”主题导赏,按图寻找园林中的“龙”,通过晒图打卡参与集章活动,寻找龙在园林中的吉祥符号和作用,并在拓印中感受园林文化的深厚底蕴。

      今年春节长假,红色景点是不少游客的出游目的地。各地红色博物馆、纪念馆充分发挥自身红色资源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革命红+春节红”文化互动活动。

      为了让大家过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年,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春节期间推出“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和“伟大工程——抗战时期中国的建设”专题展,受到广泛关注。

      在上海,一大纪念馆于2月10日邀请上海青少年活动中心学员全天定时定点表演江南丝竹曲艺舞蹈,让观众感受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蕴,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迎接新春的到来。春节期间,一大会址石库门前连续开展了“党的诞生地”志愿者宣讲“一大会址”的故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一大纪念馆为观众发放“寻龙体验券”,观众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凭券参与“寻龙”游戏,领取“福”字斗方,体验非遗拓印。

      在陕西延安,延安革命纪念馆于大年初四举办了“陕北秧歌闹新春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陕北秧歌表演点燃了新春的热情与喜庆。此外,该馆还推出了春节系列活动之龙年拓印“福”字活动,让游客在参观游览之后,可以将亲手制作的富含龙元素的拓印“福”字带回家。延安革命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冯东梅表示,通过参与这场活动,观众能亲身体验陕北秧歌的独特魅力,同时深入感受红色文化内涵。

      在天津,带着孩子重温英雄事迹、感受革命精神成为今年春节假期旅游新亮点。“春节期间,平津战役纪念馆接待观众1.5万人,创出开馆以来的历史新高。”平津战役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姚剑波表示,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在辽宁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举办了“辽沈红”遇上“中国年”、寻龙记等“辽沈馆里过大年”主题活动,让传统节日“活”起来,让红色文化“热”起来。“2月9日至2月12日,有2000余名观众参加活动,讲解员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30多场。”辽沈战役纪念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王竹介绍,“辽沈馆里过大年”系列主题社教研学活动已连续举办3年,参加人次过万,深受观众喜爱。

      为进一步发挥“大思政”、爱国主义、科普教育功能,向青少年提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阔舞台,河南博物院策划推出“博学龙漫游锦绣中原”红领巾讲述公益活动,在品味厚重历史、体验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带领青少年一起迎新春、长知识。

      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林晓平告诉记者,从今年1月开始,河南博物院280多名红领巾讲解员经过学校考评、展厅考核、主题讲解、情景展演等多个环节的选拔,近40名优秀的红领巾讲解员脱颖而出,化身春节期间穿梭于博物院的“博学龙”。在“寻迹中国龙”“中国汉字探源”“中原古代建筑”“古代科技知多少”多个主题的文物讲述活动中,“博学龙”讲解员队伍结合河南博物院特色文物,采取“龙年舞+主题讲解+知识竞答”的方式,让观众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畅享新年俗。

      年夜饭、写春联、贴年画、放鞭炮、挂灯笼、逛庙会……这些传统年俗文化活动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感与家庭观念,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习俗和价值观。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是传承文明、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重要场所。在现代化城市生活中,通过博物馆可以让思绪追根溯源,看见纯粹的年节乡土回忆。

      春节举办民俗文化活动一直是恭王府博物馆的传统,和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迎春送福活动中,恭王府博物馆全新IP“蝠逗儿”首次与观众见面。自大年初一起,恭王府博物馆在佛楼、龙王庙、韵花簃等地,设置了多个“蝠逗儿”立牌打卡点,方便观众拍照打卡。据恭王府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蝠逗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恭王府古建园林内星罗棋布的蝙蝠元素。“恭王府花园近300年间也有着‘万福之园’的美誉。我们希望借‘蝠逗儿’这一IP,将恭王府蕴含的满满福气传递给每一个人。”该负责人说。

      今年北京的博物馆年味十足。大年初一早上,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南广场已围满了游客。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幡鼓齐动十三档”中的五虎棍、舞狮等队伍集体亮相北京民俗博物馆,演员扮相精致,舞狮灵动,一招一式引得观众不时喝彩;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地下一层开放的非遗艺术市集成为北京最火的网红打卡地之一,通州骨雕、运河礼物、京绣等特色摊位种类繁多,掐丝珐琅彩手作体验、马尾绣技艺体验等特色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

      民间传统艺术和非遗文化展示互动是中国电影博物馆“光影遇新春龙腾舞华章”新春民俗活动的重头戏。春节期间,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一层北大厅的非遗民俗展位,众多游客参观欣赏了带着浓浓年味的剪纸、兔儿爷等民俗工艺品,并跟随民间艺人或非遗传承人体验非遗制作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在甘肃兰州,由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共同发起的甲辰龙年三馆联动大型博物馆文化跨界活动于大年初一正式启动,喜庆的太平鼓、典雅的民族舞、华美的汉服、热闹的文化市集等,让众多兰州市民共同欣赏一场充满年味的文化盛宴。

      在海南琼海,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热闹非凡。2月10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准备了10份别出心裁的新年礼物——向10个入馆家庭赠送其书写的福字挂件,并带领参观者在馆内参与体验红包拓印、龙纹剪纸、龙纹帆布包拓印等,浓浓年味在展馆内洋溢。

      在我国澳门,澳门博物馆举办了“海丝起点清新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丝海扬帆行稳致远”“格物致知继往开来”“福见澳门福来福往”3个主题,展示福建传统信俗文化、工艺、戏曲及服饰等近百件/(套)非遗展品,受到澳门市民、游客的欢迎。

      “龙脉”一词听起来似很神圣,可一听它的来历,却又有一点儿让人不好理解:一说,西山的“天下第一泉”是北京“龙脉”。理由是京城里皇上的日常用水都是从那里拉来的。又说,从虎坊桥往大栅栏的那条大斜街是北京的“龙脉”,因为咱北京城就是从西南来的。

      腊八节当天,文化和旅游部启动“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包含7大板块25项主体活动,涵盖惠民文艺演出、公共服务活动、非遗体验展示、旅游休闲消费、冰雪研学旅游、文博展览展出、国际国内互动等多个领域,为人们喜庆过年、快乐出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福建非遗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国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彰显着独有的东方审美,而沉淀在这些非遗作品之中的,正是文化与历史的厚重质感。《智在匠心》以中外共通的叙事方式,通过八闽工匠对传统技艺的自述与理解,润物无声地在文本中注入文化和哲学意涵,让海外受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东方文化的含蓄之美、纯朴之美、灵韵之美。

      在赤峰市新城区锡伯河畔,矗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这便是赤峰博物馆。该馆1987年正式成立,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昭乌达盟博物馆筹备处,2010年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20年12月,赤峰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简牍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汉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珍贵的简牍像一部“百科全书”,生动讲述着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点点滴滴。

      2017年,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启动,2018年,该工程被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山东大学是该工程的责任主体单位。

      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关系上,也悄然架构起一张“人与宠物伴生”的生态空间,涵盖了“生态化发展、数智化生存和情感化交互”的新生活时空,同时也夯实了“宠物作为人类的生活伴侣、宠物作为商品和宠物作为消费者的多元化角色,更是重塑了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人与自身内心的关系,其实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命共同体的存在。